“厌童症”厌的到底是什么?

简要回答

厌童症的背后隐藏着带有共性的社会情绪。这种容忍并非是无条件的,也并非是毫无底线的,在公共文化场合,人们对孩子往往是有一定包容性的,但是这种包容性如果超出个人所承受的范围则会产生厌童症。

常规人性使然:
在公众场合,婴儿哭闹是一种难免避免的情况,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,因而所发出的哭闹声并非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当所引起的,因此在公众场合阴阳的哭闹声是可以被允许的,也是一种天性使然,这是社会对人们的道德要求。要求婴儿在公共场合不哭也不闹明显有些不合常理,这相当于扼杀了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本能。
但是厌童症在整个社会中是在一定范围内才会爆发出来的,如果在公众场合,孩子只是玩闹或者是大声吵闹。家长和其他人都是可以制止容忍的。但是如果超出社会以及公众所承受的范围内,则会引发舆论。

“厌童症”厌的到底是什么?

规则出台是关键:
一些对于社会公众和成年人的容忍条件是有前提的,这并不是意味着孩子可以在图书馆,剧院等公共场合随意吵闹,在当今社会设置有对未成年开放的区域。当孩子天性的成本明显超过公共利益所承受的范围时,社会规则需要对此做出调整,最好的方法是限制孩子进入。

“厌童症”厌的到底是什么? 第2张

而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是对孩子有一定限度的容忍,如果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范围内,对孩子的容忍限度已经达到了极限,则需要有赖于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规则,以此来限定。社会也需要出台更多人性化的措施来规避这些现象。

“厌童症”厌的到底是什么? 第3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