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黄色”为什么成了色情的代名词?

黄色新闻在中国最初代表的是报纸所载的社会琐事,1940年,黄色新闻已包括了轻薄、低级等方面的含义。1946年前后,“黄色”一词开始被广泛运用于文化领域,自此,“黄色”的色情含义基本定型。

“黄色”为什么成了色情的代名词?

这还要从19世纪末的纽约说起。

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奖背后的人——美国报业大亨约瑟夫·普利策曾经也有一段不那么光彩的历史。19世纪末,大量移民流入美国,报业出版商们看到了挣钱的机会。当时纽约报业两大巨头,以威廉·赫斯特为首的《纽约日报》和普利策坐镇的《世界报》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,展开了疯狂的竞争。

当时正值古巴人民与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时期,当时的美刊充斥着虚假新闻。普利策和赫斯特更是竭尽夸张之能事,刊载耸人听闻的消息,用浮夸大胆的标题和渲染过度的报道内容卖出了大量的报纸。

而“黄色新闻”真正开始象征煽动性新闻报道,则要从1896年的一场“挖墙脚大战”开始讲起。当时,《世界报》的漫画明星“黄孩子”(The Yellow Kid)十分受欢迎,漫画主角是个仅有几根头发、没有牙齿的小孩,穿着一件又长又大的黄色衣服。

为了争夺市场,赫斯特花重金挖来画师为自己画“黄孩子”,而普利策也重新雇人继续连载。而两家报社共同争夺“黄孩子”的事件也让“黄色新闻”因此得名。

所以说,早期的黄色新闻与色情并无关系。

“黄色”为什么成了色情的代名词? 第2张

民国初年,“黄色新闻”一词首次传入中国,最初是用于介绍这种新闻样式。1930 年代以后,“黄色新闻”的使用逐渐增多,一些流行的大众知识辞典也收录了这个词语。

1936年,《大众实用辞林》已收录“黄色新闻”一词,认为“黄色新闻”是新闻纸的第四版,所载多为社会琐事。

到了1940年,《抗战建国实用百科辞典》已经将黄色新闻解释为“报纸上所记载关于盗窃、风化及其他一切足以迎合一般人的低级趣味的新闻”。此时,“黄色新闻”已包括了轻薄、低级趣味等方面的含义,开始带有一点点的色情气息。

1940年代中后期,“黄色”语义忽然朝着色情意味方向突飞猛进,色情的主导含义迅速得以确立。

到了1946年前后,“黄色”一词已经开始被广泛运用到一般社会刊物、音乐、电影、文学等主要文化领域,“黄色刊物”、“黄色音乐”、“黄色电影”、“黄色文学”等今人耳熟能详的词汇相继出现,甚至“扫黄”一词也已问世。自此,“黄色”的色情含义已经基本定型。

“黄色”为什么成了色情的代名词? 第3张

“黄色”词义何以迅速变异且流行,从此成为色情一词的代名词,恐怕要与1946年前后,抗战胜利之初的中国大环境离不开关系。

国共对峙的政治背景与抗战结束、内战兴起时的舆论环境,极大推动了被误用的“黄色”概念的流行。黄色文化的麻醉剂和反动堕落的含义,成为当时的进步人士和左翼知识分子抨击国民党、帝国主义、资本主义、封建主义的有力武器。

1946年,学者吴晗指责国民党封杀民主刊物,却使“色情的黄色刊物摆满了每个报摊”。林默涵也指责反动派利用黄色小报等色情的东西来腐蚀人心。

1949年后,“黄色”一词继续广泛使用。1952年出版的《新订新名词辞典》写道:“西洋习惯,黄色象征卑鄙污浊,故带低级趣味的淫秽书刊,就叫黄色书刊。”“黄色是色情的代表,黄色音乐就是一般专以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的淫靡恶劣的音乐。” 这种误用于是从此沿用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