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从教20年老教师的忠告:真正优秀的孩子 都是父母陪出来的

简要回答

返校的季节又一次来临,伴随着孩子们的归来,家长们的教育问题也再次浮出水面。令人意外的是,在刚刚开始新学期的时候,就有家长向我抱怨:“整个寒假,我都在家陪孩子学习,没想到他却嫌我太过监管,天天和我吵架。我只是为了他好,他却完全不理解。”她继续发泄道:“本以为通过一个假期的紧密监督,孩子的学习习惯会有所改善。可是最近几天我因为工作比较忙,没时间一直盯着他了。结果他就趁机回家玩手机,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好习惯,转眼间就荡然无存了。”
在她情绪激动的同时,旁边一位妈妈半开玩笑地说:“孩子都没来得及休息一个假期,你别逼得他们太紧了。现在不都在强调佛系育儿吗?孩子的身心健康很重要。只要他们精神状态好了,学习也会更有动力。”然而,这位抱怨的家长情绪逐渐升高:“你的孩子或许可以采取佛系育儿方式,可是我家孩子要面临高考。”
实际上,无论是热衷于“鸡娃”式教育还是选择佛系育儿,大多数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。然而,教育并不是将孩子简单地套上一个机械的外壳,使其按照预定的轨迹成长。
教育,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协作过程。真正的“鸡娃”教育并不是窒息般的强迫,而真正的佛系育儿也不是完全放任不管。

一、一个寒假,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
在不久前,我在知乎上读到一个女孩的分享。她曾在班级中名列中上成绩,但是寒假期间,她妈妈看到亲戚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,就希望她也能向他看齐。为此,她妈妈从网上找了许多学霸的寒假学习计划表,印出来让她照着执行,希望能在假期期间帮她赶超。
起初,她积极配合了一段时间。随着时间推移,她的妈妈发现她的学习提升并不大,于是认为是手机和课外书影响了她的专注力。于是,她妈妈干脆没收了她的手机和课外书,甚至连原本计划好的短途旅行也取消了。她试图向妈妈解释,但是她越解释,妈妈就越觉得她是在找借口。她感觉到妈妈不尊重她,也不相信她。这种情绪状态甚至让她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。
常听人说,寒假是超越的黄金时机。但是孩子之间的差距,表面上是成绩,实际上涉及学习习惯、学习方法、学习态度、家庭氛围等因素。拉开差距的,从来不是你是否足够“鸡娃”,而是你是否用不骄不躁的心态为孩子做出长期规划。
智者樊登曾说过:“过度的焦虑和担心,可能会害了孩子。”
学习,并非一时兴起的冲刺,而是一场需要规划的长跑。正如董宇辉所言,有人在高考还剩下100天时,前来请教如何让孩子爱学习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。他的回答是,学习是长期的过程,不如从小就培养自然学习的习惯。
一时的强迫“鸡娃”,并不会带来孩子的持久优秀,所有的优秀背后都是积累的结果。

一位从教20年老教师的忠告:真正优秀的孩子 都是父母陪出来的

二、迎来新学期的孩子们,都有一个共同的伴随者——父母的陪伴
曾在某个视频中看到,一个父亲因为女儿抱怨高中物理难,决定自己重新学习已经23年没碰过的物理课本,以便能够更好地辅导她。还有一个母亲,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,自学考取了小学教师资格证。这些行为确实值得赞赏,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,毕竟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同样的时间和精力。
过去,我一直主张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。当有家长向我诉苦,抱怨孩子不爱阅读时,我会直截了当地建议:“如果你想让孩子爱读书,那么你自己先从阅读开始。”然而,成为父母后,我发现自己的理解过于狭隘。以身作则,并不是说父母要与孩子一模一样地做同样的事情。毕竟,大多数父母还要应对各种工作压力,很难完全与孩子同步。
教育的力量不在于严格追随孩子的每一个举动,而在于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“陪伴”他们。智慧的父母会懂得善用家庭教育,而不是滥用。
一个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努力和自律的父母,不论在做什么,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。正如那句古语所言:“言传身教。”

一位从教20年老教师的忠告:真正优秀的孩子 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第2张

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,要记住,优秀的孩子背后是优秀的父母。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。在这个信息充斥的时代,父母们往往陷入焦虑,急于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一路引导。然而,不要忽略了,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沟通与合作,是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。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适合所有孩子的,关键是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要,选择最合适的方式,用智慧引导他们成长。
在教育的道路上,无论是鸡娃还是佛系,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,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,用心去陪伴,用爱去教育,为他们创造一个有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。
相信,只要父母们真心付出,孩子们一定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,在正确的道路上茁壮成长。

一位从教20年老教师的忠告:真正优秀的孩子 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第3张